谈手游该如何把控社交元素这把“双刃剑”
游戏最早被定格为人与关卡的博弈,但随着用户对游戏要求不断提高,社交互动已经成为游戏的领头羊,从之前的PC平台、XBOX,再到现在的手游,发展的核心已经与社交互动密不可分。据了解,最早的街机电子游戏,就已经开始萌发社交的基本元素,尽管当时局限于开发技术的困境,但已经预示着社交元素日后的发展趋势。总言而之,作为交互媒介,手游已经是玩家PK与竞技的温床,并以社交功能作为粘剂,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家共同在游戏中分享乐趣和交流心得。
街机文化(图片出自《金馆长VS金馆长VS金馆长》)
随着手游类型的增多,玩家对手游的可玩性越来越挑剔,因为精明的手游玩家只要好的手游产品,尽管我们所熟悉的PC游戏和街机电子游戏已渐成昨日黄花,但几乎所有手游行业的明眼企业都看得出,手游期待的发展方向已经离不开社交,因为社交类的手游提升空间比许多人想象中还要大,尽管不少开发商只发掘其表面,东拼西凑地推出一些粗糙的产品,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盈利都以失败告终,因为手游平台的崛起,为全新的用户群体敞开游戏大门,现在谁是新游戏玩家?他们想要什么游戏?是手游开发商真正要思考的问题,并且社交元素只会在高端的游戏产品里才能彰显价值。
有业内人士预测,社交游戏能够成为数年后娱乐方向的巨大推动力。我们不妨先从社交游戏的玩家行为入手分析,大部分人对社交手游的理解,是如何整合大部分的用户体验,让玩家在不同阶段的游戏现状有to be continued的 欲望,更关键的是,不同阶段的社交手游互动需求不同,因为这分别代表不同的粘性程度,手游厂商必须以此调整研发投入和运营策略,如果在游戏中福利不足,并且依然减免着用户的流失率,游戏很快就会走向灭亡。
既然社交手游在市场大热,那么,是什么原因会让玩家放弃某些社交类的手游呢?
太复杂的游戏不适合手游
原因一:游戏玩法太复杂
从愤怒的小鸟,再到切水果之类的游戏大获成功,都不难看出,这些成功者万变不离其宗地保持着一个共同点,就是玩法简单,然而,不少手游开发者闭门造车,按照自己的意愿,脱离市场实际,过分追求关卡策划的多样化,以为会因此吸引大部分的受众,殊不知等于自掘坟墓。攻略过于繁琐,令新玩家产生审美疲劳,导致这些玩法过分需要取巧的手游问题重重。
原因二:英雄难过“付费“关
即使是手游一开始的免费的,但如果过早地要求玩法付费才能继续游戏下去,可能因此败走麦城,毕竟现在的玩家都比较精明,游戏中“债台高筑”的无底洞无疑令玩家产生抵触,游戏人数提升不上。又何来互动性呢?当游戏免费,而且玩法简单,才能吸引用户在线下的口碑传播,记住,简单而又免费的社交游戏,永远是顾客眼中的“上帝”。
《地下城守护者》的收费形式令人作呕
原因三:保持游戏内容的价值
一款成功的社交游戏,如果不居安思危,内容如死水一潭不加以创新,用户基础将大受打击。尤其是如果当某些有传播价值的用户流失掉,也会将潜在的用户一并带走,长期流失玩家是社交手游最致命的硬伤,即使你研发的手游是免费的,而且玩法简单,但不提高游戏可玩性的可持续发展。不少玩家如果发现自己的游戏好友长时间处于离线状态,就会怀疑对方是否不再打算回来玩这款游戏,慢慢便萌生转移阵地的念头了。
开发商如果发现劣势的苗头才采取行动,无疑于亡羊补牢,要从根本上具备这些前瞻性,才能防患于未然,因此,为了防止些现象的出现,除了手机的可玩性需要拓展,游戏福利也不容忽视,给玩家一些跟好友有关的福利,即使某些用户已经退出游戏,但他们的好友依然能在游戏中扮演着“社交纽带”的角色,大大调升带来新的好友的奖励,或者在线时间奖励等等,目的就是让玩家对游戏有归属感,让玩家知道手游厂商并未放弃他们。总之,给游戏添加新特征,唤起玩家对游戏体验的记忆。如果之前离线玩家愿意回归,就给他们更多免费道具或赠品,更能让玩家们看到你的这款好游戏还有进步的空间。
除了玩家之间的互动,未来社交手游还要思考如何促进厂商和玩家之间的交流,由于用户的需求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,因此玩家社群方面的服务也很重要。厂商多点关心用户意见和接受用户的批评,手游厂商是否会对有建设性的建议作出回应,这些事情都与玩家的“流失率”存在关联。
社交战争也已经在主机端打响
由此可见,融入了社交元素的手游并非就能一劳永逸,有些社交类手游比单机游戏更加过早地死亡,因为社交元素就如一把双刃剑,把控不好,甚至过于滥用,都会大大缩短该手游的生命周期,根据相互依存论,种种迹象表明,这并不仅仅涉及玩家在当前社交手游关系中的满意度如何,还应该让玩家获得比在其他游戏更多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