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棋的规则是在对局时,黑的一方执黑棋先行,棋子应放在这些交叉点上。放下以后是不能移动的。然后该白棋下一个子,之后双方轮流着下棋,直到棋局的结束。围棋是啥?围棋应该是一种人跟人智力的对抗,是一种包含着人生哲理思想的交流。围棋也可以理解为阴阳两股势力相搏,等到对弈尘埃落定后,谁盛谁就赢,谁衰谁就输。棋子就是人,得气则棋生,失气则棋亡。
而现代围棋的规则却不是这样,一枚棋子有两只眼,由于不可自己往里面填子,因此不可以算人头。也就是这两个交叉点不能算给任何的一方,这是中国古围棋的判断。而在现代规则里谁包围这两点,则这两点算谁的。如此一比就分出优劣来了,中国古棋的规则显然更显简洁和自然。
职业的棋手讲解围棋古谱时,一提到古棋好战,必提还棋头。但这较属于是一个误区。还棋头只不过是古人为了方便去计算胜负而使用的权宜之计。简单的说就是不管怎样先把不该计入的生存空眼都先一起算上,较后再用还棋头这种方法,把这些空点减去。这是因为古今地域观念不同,今人认为一块棋有十目,而古人认为有八路。
那围棋的规则究竟是怎么演变来的呢?开始之时应该都是填到无处可填的时候,数谁的棋子多,谁就算赢了。后来聪明的对弈者发现并没必要,往自己空里的填子步骤可省略。由于一人下一手,只要把死子回填,棋盘上黑白棋子相等,把空内能填子的地方数一下,再双方一比较,胜负自然就出来了,这就是数路法,比原始方法简单多了。但这种方法有个前题,对弈的双方一定要保管好死子,如果有一方恶意作弊就更麻烦了。
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,围棋的规则由数路变回数子,由于不用保存死子,大大地降低了作弊的可能性。当然较后空内回填这一步骤依然省略了,而为了省去工作量,只要数一方棋子和围住空点,再与棋盘的一半比较一下就可以了。为了反映生存的眼位不算地域的这个问题,还棋头这一权宜之计也就出现了。古人觉得这个道理很简单,没必要专门加以说明,导致后世对此混浊不清。